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院 > 哲学社会学院 > 正文内容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田毅鹏

2020-12-16 21:18:00哲学社会学院1
田毅鹏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祖籍河南舞阳,1963年1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政治学博士,社会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系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第八届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民政部城乡社区建设咨询专家,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社会学学科专家。主要荣誉称号有:“宝钢优秀教师”(2005);“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2010至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
主要著作
《单位共同体的变迁与城市社区的重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库,2013年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合著。
《知识、思想、权力——中日现代世界秩序观形成之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东亚新发展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单位社会的终结——东北老工业基地社区建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合著)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代表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发展社会学、城乡社会学,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代表性成果为:
1.《地域社会学: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以战后日本城乡“过密—过疏”问题研究为中心》(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5期)
2.《单位社会的终结及其社会风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6期)
3.《“单位社会”历史地位的再评价》(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7期)
4.《“单位社会”起源之社会思想寻踪》(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6期)
5.《转型期单位内部个人与组织关系的变迁及其影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第6期)
6.《“单位人”集体行动的实践逻辑——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H厂的个案考察》(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
7.《“典型单位制”的起源和形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
8.《单位制度变迁与集体认同的重构》(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
9.《“典型单位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社区发展的制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4期)
10.《乡村“过疏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两难》(浙江学刊,2011年第5期)
11.《城乡结合部非定居性移民的“社区感”与“故乡情结”》(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12.《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学海,2012年第3期)
13.《城市化与“村落终结”》(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4.《城市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定位及其未来》(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
15.《社会原子化:理论谱系及其问题表达》(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16.《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17.《“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
18.《“活私开公”:东亚志愿主义发展的新路径》(南开学报,2013年第3期)

授课情况
中国社会思想史,本科生课程,大一春季学期
发展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研一秋季学期
社会学理论专题研究,博士研究生课程,博一秋季学期

工作简历。
1979年8月至1983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1983年7月至1985年8月,吉林省蛟河县第一中学,任教;1985年8月至1988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1988年7月至1998年6月,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任讲师、破格提升副教授;1998年6月至今,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副院长、系主任;1999年8月至2002年7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博士;2010年12月至今,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

获奖情况:
《中日现代化起点的比较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
《单位社会的终结及其社会风险》(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
《乡村过疏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两难》(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
研究项目
当代中国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变迁研究(11&ZD14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1)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模式选择和推进路径研究(10A2D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0)
单位制度变迁中的社区建设研究(08BSH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08)
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研究的新趋势(02ASH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2)
办公室:东荣大厦916室;Email:tianyp@jlu.edu.cn;电话:0431—85166074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www.kaoyantv.com/yanjiushengyuan/zhexueshe/6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