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院 > 法学院 > 正文内容

冯彦君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

2020-12-28 13:38:00法学院1
生于1966年,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获经济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6年开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获刑法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聘为讲师,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现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法学会理事、吉林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吉林省政府法律顾问、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员、长春市公安局法律专家顾问、松原市政府经济顾问、长春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要研究领域:经济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法学院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59389(博导研究室)
电子邮件:jidafxfyj@163.com
开设课程:
本科生:经济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
研究生:经济法学原理、竞争法专题、劳动法专题
学术交流:
1992年12月国际劳工标准讲习班(大连)
1994年10月亚太法协第四届劳动法研讨会(北京)
1995年05月金融法理论与实践高级理论研讨会(长春)
2001年10月全国第九届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厦门•厦门大学)
2001年10月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西安•西北政法学院)
2002年10月全国第十届经济法理论研讨会(长沙•湖南大学)
2003年11月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北京•北京大学)
2003年11月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北京)
2005年10月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上海•华东政法学院)
2005年10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暨第十三届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南昌•江西财经大学)
2005年11月中美劳动争议调解与协调处理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06年1月 企业社会责任国际研讨会(北京•北京大学)
2006年10月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年会(苏州•苏州大学)
2007年8月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年会(长春•吉林大学)
2008年10月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年会(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08年11月第二届中国社会法论坛:“改革开放与社会法三十年”研讨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2009年1月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教学科研高层论坛(北京·北京大学)
2004年4月—2005年3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访问研究
2006年6月发展中的中国劳动市场与劳动法理论国际研讨会(华威大学、伦敦商学院)
承担课题:
1.工资制度改革的立法取向,吉林大学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992年至1994年,结项。
2.合同法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6年至1998年,结项。
3.劳动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1年10月立项,结项。
4.经济法学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二批立项项目,2003年至2005年,结项。
5.当代中国劳动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2年10月立项,结项(优秀)。
6.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关注,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专项项目,2001年立项,在研。
7.社会转型期中国劳动法理论与制度创新发展,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2007年立项,在研。
获奖情况:
1.《试论我国工资立法的原则》,吉林大学,1996年,优秀奖(最高奖)。
2.《劳动关系契约化:劳动法实施的关键》,吉林大学,1996年,优秀奖(最高奖)。
3.《经济法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吉林大学,1997年,校级二等奖。
4.《劳动法学》,长春市政府,2001年,著作三等奖。
5.《民法与劳动法:制度的发展和变迁》,吉林省政府,论文三等奖。
6.《劳动合同解除中的“三金”适用》,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7.《劳动法学》,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优秀工具书,一等奖。
8.《WTO•有限政府•现代经济法》,长春市政府,论文一等奖。
9.《稳定并非和谐:劳动者辞职权制度再检讨》,第三届东北法制论坛二等奖;
第24届13省区经济法学术研讨会一等奖。
学术观点:
1.保障私人信用、塑造政府信用是现代经济法的功能和使命。
2.中国加入WTO,有助于推动经济法的现代转型而不是宣判了经济法的死刑。
3.“基于不平等而促进平等”是劳动法的部门法理念。
4.劳动法与民法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劳动法对民法乃至整个法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劳动法是兼有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的社会法范畴的法律机制。
6.劳动权是劳动法学的基本范畴,是社会权属性与自由权属性兼而有之的权利类型。
主要著作:
1.《劳动法学》(独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2.《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法保障》(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市场管理法学》(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版。
3.《经济法新论》(副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4.《劳动合同立法理论难点解析》(副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8月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副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8月版。
6.《中国当代合同法论》(撰稿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7.《经济法原理》(撰稿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版
8.《经济法新论》(撰稿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
9.《经济法原理(修订版)》(撰稿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
10.《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编写组成员,承担社会法学部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主要论文:
1.《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点评》,《当代法学》,1994年第3期。
2.《试论我国工资立法的原则》,《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学》1995年第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要。
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权的特点与内容结构》,《法律科学》,1994年第6期。
4.《论劳动法是保障人权之法》,《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5.《经济合同的无权代理与滥用代理权》,《法学杂志》,1995年第1期。
6.《略论财产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经济法制》,1995年第2期。
7.《劳动关系契约化:劳动法实施的关键》,《光明日报》,1995年11月28日。
8.《市场主体的经济法义务》,《经济与法》,1995年第2期。
9.《反垄断法论纲——兼论我国制定反垄断法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1期。
10.《公司减资与债权人利益保护初探》,《法学杂志》,1996年第3期。    
11.《论法律权威》,《长白论丛》,1997年第1期。
12.《减刑、假释的法定程序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3.《解释与适用——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检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1期。
15.《论劳动者录用优先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6.《世纪之交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五年回顾与展望》,《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1期。
17.《强迫职工劳动罪若干问题探讨》,《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2期。
18.《从九五到十五: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当代法学》,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
19.《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若干问题探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6期摘要。
20.《民法与劳动法:制度的发展与变迁》,《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4期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8期转载;获吉林省第六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21.《强化合同担保机制》,《吉林日报》,2002年2月21日。
22.《契约自由与反垄断规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3.《我国劳动法中应增设竞业禁止条款——兼谈弥补我国<劳动法>第22条的立法缺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3期转载。
24.《市场信用机制的法律建构与保障——民商法、经济法的分工与合作》,《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5.《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成就与未来趋向》,《经济法理论与实务热点问题探讨》(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26.《劳动权论略》,《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6期转载;《中国经济法学精粹》(2004年卷)全文收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27.《市场信用的法律求索——以经济法、民商法为视角》,《经济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8.《强化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新视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4期。
29.《劳动权的双重属性:社会权属性与自由权属性》,《中国劳动保障报》(理论版),2004年2月3日。
30.《劳动权的多重意蕴》,《当代法学》,2004年第2期。
31.《跨国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经济法学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32.《WTO•有限政府•现代经济法》,《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5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转载。;获第三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33.《公司分立与劳动权保障——我国应确立劳动契约承继制度》,《法学家》,2005年第5期。
34.《正确认识竞业禁止制度》,《中国劳动》,2005年第12期。
35.《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当代法学》,2005年第3期。
36.《经济转型期中国反垄断立法的挑战与抉择——以垄断力的认定为核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收录于《经济法学家》(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37.《<经济法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反思与重构》,《高教研究与实践》,2005年第2期。
38.《新时期经济法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创新改革与实践》文集(第二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39.《口头劳动合同法律效力与事实劳动关系法律效果》,《中国劳动》,2006年第1期。
40.《劳动合同解除中的“三金”适用——兼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态度》,《当代法学》,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
41.《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当代法学》,2006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42.《劳动合同解除的“三金”适用与<劳动法>的修改》,《社会正义的十年探索》(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43.《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研究》,《社会法评论》(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44.《定期劳动合同的认识与立法误区分析》,《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4月3日。
45.《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与效力扩张——普通性与特殊性的双重审视》,《月旦民商法杂志》,2007年第16期。
46.《职工参与制及其理论基础质疑》,《当代法学》,2007年第5期。
47.《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载《劳动合同立法理论难点解析》(文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4月版。
48.《中国应确立相对独立的劳动诉讼制度——以实现劳动司法的公正和效率为目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6期摘要。
49.《非典型劳动关系中的报酬权及其实现保障——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之解析》,载《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法保障》(文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6月版。
50.《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劳动合同法——总体评价与创新点解析》,《当代法学》2008年第6期。
51.《稳定并非和谐:劳动者辞职权制度再检讨》,载《中国经济法三十年》(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52.《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法学的理论贡献》,《当代法学》2009年第1期。
53.《劳动合同服务期规则的适用——以东航返航事件为切入点》,《当代法学》2009年第4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www.kaoyantv.com/yanjiushengyuan/fxy/1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