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备战高考 > 高考经验 >

院士是哪种级别的干部

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么工程院院士什么级别的干部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院士是哪种级别的干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程院院士的级别

工程院院士没有行政级别,待遇是副部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由选举产生,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或在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区别

两者之间最突出的不同在于:中科院院士的成长,主要靠重点综合大学和大师的熏陶;而工程院院士的成长,主要靠重点理工科大学和大量的工程技术实践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或技术专家。

以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高级科学人才,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系统的、创造性成就的者;而以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高级技术人才,是在工程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

两者虽都是高级人才,但工作性质不同,成才的影响因素也可能不同。

工程院和科学院的区别

一、两者领域不同:

以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高级科学人才,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系统的、创造性成就的者。

以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高级技术人才,是在工程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两者虽都是高级人才,但工作性质不同,成才的影响因素也可能不同。

二、两院院士申报条件不同:

1、中国科学院院士申报条件: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中国工程院院士申报条件: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含居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澳门地区,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两者任务方向不同:

三、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主要任务是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技术问题开展战略性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国家最高学术机构。

院士增选制度

1、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区别

中科院院士更注重基础科学的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则是注重实践应用。前者主要是理论上的,属于理学,后者主要是应用工程领域,属于工学,由于工学的范围广,院士也更多,所以省科协可以推荐,而理学范围小,工学人才也是我国和世界各大国大学培养的数量最多的,所以工程院院士数量多,科学院院士数量少。

论贡献,二者的含金量是一样的。不过有网友说省部级科协可以推荐工程院院士而无法推荐科学院院士,从而认定科学院比工程院好点。但这样其实是错误的,推荐程序只是根据两院院士的类型不一样而指定的程序而已。国家给于的待遇也是一样的,都是副部级。就像我们不能说袁隆平是工程院院士,就比科学院院士含金量低吧?

院士的级别待遇

院士没有行政级别,只是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医疗保健、乘车等)相当于副部级。

资深院士是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资深院士继续享有咨询、评议和促进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权利和义务;但不再担任院及学部的领导职务,不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

可以自由参加院士会外籍院士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和本院工作有建议权;可应邀出席本院及学部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可获得本院赠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参加选举活动。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国国籍,可转为本院院士。

院士是哪种级别的干部

中科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相当于副部级。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院士的选举程序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中国院士制度起源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233人,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这里面的任何一位全中国人们基本都能知道,他们为新中国做的贡献也无需再做解释。

"院士",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那些个大学什么教授根本无法和院士相提并论,当然大部分院士都是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