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经验 > 正文内容

变形测量专业考研(变形测量包括)

2023-02-23 13:06:20考研经验1

变形测量包括

1.在施工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的有: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加层、扩建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

  (4)受邻近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5)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

  (6)大型城市基础设施;

  (7)体型狭长且地基土变化明显的建筑。

  2.建筑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要求:

  (1)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宜进行场地沉降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和斜坡位移观测。

  (2)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周边环境变形观测;对一级基坑应进行基坑回弹观测。

  (3)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应进行倾斜观测。

  (4)当建筑出现裂缝时,应进行裂缝观测。

  (5)施工需要时,进行其他类型的变形观测。

  3.各期变形测量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不同期测量,应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并宜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设备。对于特等和一等变形观测,尚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并在相近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4.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分为沉降基准点和位移基准点,需要时可设置工作基点。

  5.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基坑回弹观测。监测点布置要求有:

  (1)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变形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受力变形较大处设点;观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0mm,且每侧边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垂直观测点宜共用同一点。

  (2)基坑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的中间部位、阳角处,间距20~50mm,每侧边不应少于1个。

  6.基坑支护结构位移观测的周期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并应从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开始,基坑开挖期间宜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和基坑安全等级每1~2d观测1次,位移速率和位移量大时应每天1~2次。基坑开挖间隙或开挖及桩基施工结束后,且变形趋于稳定时,可7d观测1次。

  7.基坑回弹观测不应少于3次。第一次应在基坑开挖之前,第二次应在基坑挖好之后,第三次应在浇筑基础混凝土之前。

  8.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实施安全预案,同时应增加观测频率或增加观测内容:

  (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

  (3)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情况;

  (4)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

  (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异常变形情况。

变形测量包括什么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变形监测包括建立变形检测网,进行水平位移、沉降、倾斜、裂缝、挠度、摆动和振动等监测。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变形体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一、变形监测方法:

采用大地控制网布设方法时,大型建筑应布设导线网,三角网,GPS 网,小型可以布设基线。对于三等以上的 GPS 监测基准网,采用精密星历进行数据处理。

监测方法应根据项目的特点、精度要求、变形速率以及监测体的安全性等指标进行选择。

变形测量实施的程序与要求

(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 (2)验证参数设计 (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意义: 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建筑物的工作性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营。

变形测量包括哪些方法

(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 (2)验证参数设计 (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意义: 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建筑物的工作性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营。

变形测量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开工前的测量工作

1、施工场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2、场地的土地平整及土方计算。

3、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位。 从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定位、基础施工,到墙体施工、建(构)筑物构件安装等工序,都需要进行施工测量,才能使建(构)筑物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其主要内容有: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量检查各部位的实际平面位置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作为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变形测量的内容

衡量测量精度的三个指标是中误差、极限误差和相对误差。

中误差是衡量观测精度的一种数字标准,亦称“均方根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的一组真误差平方平均值的平方根。因真误差不易求得,所以通常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的观测值改正数来代替真误差。它是观测值与真值偏差的平方和观测次数n比值的平方根。

极限误差是指抽样推断中依一定概率保证下的误差的最大范围,所以也称为允许误差。估计量加上允许误差形成置信区间的上限,估计量减去允许误差形成置信区间的下限。极限误差表现为某置信度的临界值( 或称概率度)乘以抽样平均误差。即:极限误差= 临界值x 抽样平均误差。

相对误差指的是测量所造成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比乘以100%所得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一般来说,相对误差更能反映测量的可信程度。设测量结果y减去被测量约定真值t,所得的误差或绝对误差为Δ。将绝对误差Δ除以约定真值t即可求得相对误差。

变形测量包括哪些内容

变形监测或称为建(构)筑物变形测量,它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贯穿于工程施工建设和营运整个过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变形。 主要因素有:

1、基础的原因(地质构造不均匀、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土基的塑性变形);

2、环境的原因(地下水位的变化、大气温度的变化);

3、外力的原因(建(构)筑物本身的荷重、风、震动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工程建(构)筑物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裂缝等现象——变形。我记得特例有09年7月中旬,成都市“校园春天小区”原来距离就很近的两栋楼房居然微微倾斜,靠在了一起。 还有2009年11月15日,一段杭州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发生路面大面积塌陷事故,导致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 类型有: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着时间推移变形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发觉的变形。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其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按变形特征分: 自身形变:变形体自身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 刚体位移:变形体刚体位移包含整体平移、整体转动、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四种变形。按变形速度分: 长周期变形:指在较长时间段内发生的循环变形,如大坝在运营期受水压/温度等影响而产生的年周期变形。 短周期变形:指在较短时间段内发生的循环变形过,如高大型建筑物在日照的作用下而发生的周日变形。 瞬时变形:是指在短时间荷载作用下发生的瞬间变形,如烟囱/塔柱等高大建筑物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等。按变形特点分: 弹性变形:当作用的荷载在构件的弹性范围内而发生的变形一般为弹性变形,其特点是当荷载撤销后,变形也将消失。 塑性变形:当荷载作用在非弹性体或者荷载超过了构件的弹性限度,则会产生塑性变形,其特点是当荷载撤销后,变形没有或者没有全部消失。 在实际工程中,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会同时存在。

变形测量分为几个等级

  在国家技术标准中,有水准测量规范(有一、二等的,也有三、四等的)。 在城市测量规范中也有水准测量的等级规定。大家都是一样的。 在一般国标或专标中,都规定水准测量从高向低分为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没有级。平面控制测量中除了等,还有级,一至三级。 水准测量除了四个等,还有一个是“等外”。这是个较低的级别。 在实际工作中,按甲方要求、面积大小、精度高低、起算情况来综合确定要使用哪个等。 没有特等或特级。 补充:以前没关注过建筑方面的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是专标,它的水准测量是有级的,新标中特级已去掉,一至三级是按地基基础设计的等级确定的。

变形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变形在理论上可以叫做收缩.只测量仪器还不够,还得公式;有二种公式,一种是实际收缩率,一种是计算收缩率.两者相差不了多少平常都用计算收缩率来算的.计算收缩率(%)=(塑件在成型温度时单向尺寸(mm)-塑件在室温下单向尺寸(mm))/塑件在室温下单向尺寸(mm)*100

影响收缩率的因素有四种:一,塑料品种,二塑件特性.三模具结构,四成型工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