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院 > 地球科学学院 > 正文内容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系介绍

2020-11-28 11:16:00地球科学学院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系介绍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1952年东北地质学院建院之初所设三个系之一的地质矿产勘查系;1957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92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1980年结晶学与矿物学教研室及找矿勘探教研室化探部分从地质系分出与学校中心实验室合并组建了岩矿测试与地球化学系,探矿工程教研室从地质系划归地质仪器系。1984年,由地质系分出沉积岩教研室、石油地质教研室、沉积学教研室以及动力地质教研室的一部分组建了能源地质系。1996年12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1997年5月,地球科学系与能源地质系合并组建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五校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保留地球科学学院建制,同时原文管学院的国土资源系并入地球科学学院;2011年5月16日,吉林大学测试科学试验中心的朝阳校区部分并入地球科学学院,命名为地学测试科学试验中心。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喻德渊、俞建章(院士)、刘国昌、业治铮(院士)、颜惠敏、郭鸿俊、马振图、张兆谨、张寿常、胡祎同、门凤歧、吴磊伯、胡伦积、董申保(院士)、李志超、张宝政、张贻侠、张秋生等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以及领导工作,对学院的创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教授52人(博士生导师39人),副教授30人,讲师3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4人,俄罗斯外籍院士4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此外,学院还有唐敖庆特聘教授9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外籍兼职教授23人,校际兼职教授32人。

    学院目前承担着“国家质量工程”项目3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吉林省省级精品课程6门,吉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教材1部,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吉林省级教学名师2人,学校“十大名师”1人,学校示范教师2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现有长春周边、辽宁兴城两个稳定的本科生实习基地;建立了吉林红旗岭大型铜镍矿床、珲春小西南岔大型铜金矿床、黑龙江乌拉嘎大型金矿床、东北石油局等多个专业实习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仪器设备,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采集系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野外专业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及全面开放实验室和科研项目等培养措施,提升了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构造演化与油气远景”、“中国东北油气资源勘查基础地质研究”、“全国油砂资源评价”、“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吉黑东部矿产资源潜力综合调查与评价”、“青藏高原区域地质和大地构造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中生代高镁闪长岩及深源岩石包体制约”、“兴蒙海槽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大陆岩石圈天然流变典型区解剖研究”、“长白山地区地热调查”等一大批国家重大(点)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863”、“973”项目课题,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36项;两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内)学术论文,1人入选地球和行星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根据美国汤森路透科技与医疗集团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更新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我院地球科学学科已连续进入该学科ESI前1%。

     六十年来共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2万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4700余名,留学生162人,其中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他们在地质、冶金、化工、能源、建筑、环境、国土、经济等领域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目前地学院在读本科生9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0余人。国内很多科研所、名校通过设立奖学金、互换毕业生、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吸引我院优秀毕业生,毕业生供求比保持在1∶10以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稳定在50%以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